近期很多朋友也计划参加一些前几天我发的VISA活动介绍
今天有个朋友问道关于外币转换费
那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谈一谈
国卡全部相关文章:首先要说明的是:大部分都没有(并不是没有,只是给免除了)。
我第一次境外消费的时候是带的现金去的,然后你懂的,从国内出发就需要用的是现钞价格,也就是说你看到美元汇率6:1,实际上你需要付出6.5才能拿到1元。但是,青葱单纯的我居然搞了现金飞到国外消费。
当然第一次出国用现金这个消费是没有货币转换费的。虽然我带了一个全币种的信用卡。
下面我说说几种国内银行外币卡的套路:
纯美元自还型
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大妈行—中国工商银行,大妈行也开创了一个全球独创的单卡9账户的征信记录,你申请一个大妈银行,在你的个人征信记录上瞬间多了9个账户,各自是各自的账户,你花美元就是美元账户,你花加币就是加币账户,你每次还款需要用人民币购汇为美元还款。这样的操作复杂不?复杂,而且这个太花征信了,你办一个信用卡,信用报告上显示你搞了9个账户。但是好处也是有的,比如说你消费了100加币,这两天汇率有点高,那么你就不要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然后,在某一天的时候,汇率暴跌,亲……你可以去抄底了
但是前提是,不要拖到最后还款日哦,那就得不偿失了。
除此之外:朴实无华的老农银行也是它的跟随者……
各种币种转美元自还型
这个要说一个银行就是光大银行,这个银行有点意思,就是你不管在哪儿消费,最后都是变成美元,然后你还款的时候,还得美元购汇去还款,完全搞不懂里面的问题,当然它的广告是没有货币转换费,但是多年来我总觉得汇率不是很好,要不是看在它给我额度太高的份上,这种卡基本上也和我的日常消费无缘了。
好处也有:那就是跟上面一样,汇率低的时候还,估计能抵消中间转换(此转换非彼转换费)
记忆中平安银行也是这个类型
全币种转美金再变人民币入账型
这种型号和上面不一样的一点是:你看起来还款是人民币,但是实际上三手货币。
按理说:招商应该是全币种最先搞也是最合适的,但是它居然不怎么做广告,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不纯粹。全币种VISA信用卡其实就是你无论去哪个国家,消费之后,都会自动转换为人民币,你用人民币还款就OK了,这里是完全免除手续费的。但是道理是道理,但是猴子行毕竟是老油条,它的入账实际上是按照美元计算的。举例而言(汇率随机):你消费130加币,它先给你转换为100美元,然后再按照650人民币结算。这其中的猫腻你如果不是专业的,你肯定不知道,当然,这种转换有好处也有不好处,反正我是傻,我不想费劲。、
类似的银行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
各种币种转人民币型
这种银行基本上刷了直接显示为人民币,你消费金额随着币种转换,虽说直接转,但是事实上我个人感觉汇率比想象中高一丢丢,非常小的差距,而且直接入账,貌似不像是应对汇率风险的一些预授权。
典型代表是: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
那么究竟哪种更合适呢?其实这些银行来说,货币转换费基本都没有,而且境外的金融组织为了能在国内圈地跑马做好客户,基本上都是给大家匹配的高端卡,没有货币转换费。
但是,有特例
除了以上的细微过手油之外,请一定要注意一些银行,它的无货转费是有附加条件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
交通银行,如果你持有的是交通银行外币卡,你在消费之前请一定要在他的官方渠道注册“出境管家”,只有注册才能有货转减免。
另外,部分银行之前的旧的单币卡仍然没有免除,请大家注意观察。
另外新卡也有坑,有些POS商家比较鬼,故意搞你,其实商户也知道,他就是要赚你这个钱,常见于奢侈品店和东南亚。比如我有一次在加拿大停车场消费的时候消费完发现直接被扣除了货转(即使它是新卡),这里所以大家如果看到POS消费有让你选择结算方式(或者请选择币种是美元还是加拿大)的时候,这个时候有可能就要小心了。在你小票上会出现一个叫做“CCD”的字样,这个一般就有可能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在小票上标注,不同意,然后发给你的银行卡机构,不承认CCD就可以,但是耗时较长。好在国内客服人美心善可以忽悠……
最后总结,别看广告,看疗效。国内银行花招比这里多……
抛砖引玉,以上仅仅是经验所谈,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给我提供更多的内容,我来不断完善。